“孩子們開飯啦!快排好隊打飯!”中午12點,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毛壩鄉的沙坪幼兒園迎來了孩子們期待的午餐時刻。在“WFP廚房”的門口,孩子們排著隊從老師手中接過熱氣騰騰的飯菜。
“WFP廚房”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湘西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下的一項舉措,主要針對鄉村幼兒園的廚房設施和環境進行優化改造,確保私密空間項目幼兒園能夠提供健康和安全的膳食。該項目于2018年5月正式啟動,聚焦農村偏遠山區幼兒園,以留守兒童、低收入家庭兒童作為重點幫扶對象,通過改善鄉(村)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就餐條件及營養膳食,有效改善項目兒童營養狀況,同時提升項目區小農戶參與市場價值鏈的能力,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深入鄉村
助力兒童營養狀況改善
在農民整體收入水平提高,告別食物“絕對稀缺”的情況下,農村兒童的飲食需求發生了從“吃飽”到“吃好”的轉變。為了進一步改善兒童營養,我九宮格國陸續出臺了針對6—24月齡兒童的“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包計劃”和面向6—15歲兒童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相關政策。
“我們看到,中國在國家層面已有非常成熟的校餐項目,2011年啟動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為農村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了有效的營養和教育保障,但偏遠鄉村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營養健康依然面臨挑戰。”談及項目的目的,WFP駐華代表趙兵表示,基于全球學校供膳項目的豐富經驗,并結合中國地方政府的需求,WFP希望通過創新方法探索適合欠發達地區可持續、可推廣的項目實施模式,與中國政府在農村地區開展的營養改善計劃有效互補,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提供有益借鑒。
項目最為核心的一項內容就是營養供餐,即為項目支持的幼兒園兒童提供每人每天4元的營養餐補助,由幼兒園供應早餐、中餐和午點,并制定“一葷一素一湯菜”供餐標準。
“4元錢的補助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學生一天的餐費也就十多塊。農村學校條件非常有限,以前我們午餐也就炒兩個菜,后來參與了WFP的共享會議室項目,采用了‘3+1’模式,3元的食材補助加1元的牛奶補助,學校的伙食因此提高到了‘一葷一素一湯菜’標準,每周的一、三、五孩子們還能領取一盒牛奶。”在彭南逵眼中,營養餐補助對于沙坪幼兒園猶如雪中送炭。
永順縣是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沙坪幼兒園所在的毛壩鄉是該縣23個鄉鎮中最偏遠貧窮的。因為村里沒有產業,中青年大都選擇外出務工,所以沙坪幼兒園的學生中留守兒童比例占到90%以上,學齡前兒童中“隔代撫養”現象普遍存在,營養狀況并不樂觀。
“這個項目的初衷就是要將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孩子身上去。在項目之初,我們通過教育局對學校進行了初步的探訪,聚焦農村偏遠山區幼兒園、選擇以貧困留守兒童、低收入家庭兒童作為重點幫扶對象。”湘西州外資外援項目事務中心主任易遵剛說。
據了解,目前WFP在湘西實施的兩期項目覆蓋永順、龍山兩縣28所幼兒園4203名學齡前兒童,其中包含建檔立卡貧困兒童1055名、農村低保兒童66名、留守兒童3606名。
科學引導
提升營養知識觀念
為了引導幼兒園科學營養供餐,項目依托吉首大學師范學院等專業團隊,為項目支持的幼兒園設計帶量食譜,提供多樣化、季節性的菜單。
“我們每個月會制定一份帶量食譜供幼兒園參考,食譜一周不重樣,每一餐的營養攝入都經過計算,每種食材用量會細化到克,方便幼兒園執行。同時,我們也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結合當地應季食材制定自己的食譜。不論是哪種情況,幼兒園一周的食材種類必須要超過25種,并做到食材綠色健康,搭配均衡合理。”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副院長田紅介紹道。
“幼兒園負責人將每日烹飪前的食材、烹飪后的菜譜以及兒童的就餐情況照片發送到我們建立的微信群里。我們用軟件計算各項營養素是否達到要求,并將改進建議及時反饋給幼兒園。比如,有一些幼兒園沒有條件獲得更多的肉類,我們就建議加奶增豆來保證蛋白質的攝入;有些幼兒園幼兒的肥胖率較高,我們會建議減少食譜中豬肉和精糧的比例,增加纖維的攝入,嘗試做一些玉米飯、黃豆飯。”吉首大學師范學院學前教育講師吳鳳娥介紹,除了對營養餐供應進行日常監測,項目還會將幼兒園的供餐數據同步上傳到“陽光校餐數據平臺”,對幼兒園的菜譜、營養素攝入等進行多維分析,形成月度綜合報告,幫助幼兒園調整供餐。
此外,項目還按照“教育團隊+幼兒+家長+教師”的營養宣教模式,堅持以食帶教,圍繞“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吃”開展學齡前兒童營養知識講座和營養宣教活動。
“很多孩子在家里會挑食,我們在學校里就會引導他們多吃蔬菜,多喝牛奶,還會定期舉辦面向家長的營養知識講座、家校互動活動,推送營養宣傳短視頻。我們看到很多孩子習慣健康飲食后減少吃零食了,還有一些家長改變了重油重辣的烹飪方式。”毛壩鄉寶貝幼兒園后勤園長向海燕感受到,項目實施期間,家長和孩子營養知識水平在同步提升。
堅持科學供餐和營養宣教,項目區幼兒園的幼兒營養指標實現了顯著提高。評估顯示,2021至2024三年間,項目受益兒童生長遲緩率降低了4.44個百分點,貧血率降低了2.01小樹屋個百分點,微量元素缺乏、低體重、消瘦、超重、肥胖等情況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小農幫扶
構建本土供餐生態圈
據了解,學校供餐項目是WFP的旗艦項目,在校餐項目上有超過60年的經驗,迄今為止已與100多個國家合作。為了支持一些中低收入國家建立可持續的學校供餐計劃,WFP探索出一種校餐解決方案——“本地種植學校供餐”。
“這種模式將學校供餐與當地小農生產相聯系,一方面,吸納低收入農戶為幼兒園校餐提供本地新鮮、綠色、安全、營養的水果蔬菜等食材,另一方面幫助小農就近拓展市場渠道,增加收入,改善生計。”趙兵說。
在沙坪幼兒園,近60%的校餐食材來自于WFP認定幫扶的小農戶。一位名叫田紅的年輕媽媽,她6歲的孩子在幼兒園大班就讀,為了更多地照看自己年幼的孩子,她沒有選擇出去打工,而是與幼兒園簽訂了協議,成為向幼兒園供菜的小農戶之一。
“我主要種植一些當季蔬菜,也養殖了100多只雞鴨,幼兒園需要什么食材會提前一天和我說,我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就會順道帶來,因為是給自己的孩子吃,所以都是放心食材。這樣我種的菜不用拿到市場上賣了,來回節省的時間可以用來打理菜園。”田紅說,她向學校供菜一年的收入大概一萬元,既實現了她陪伴孩子的心愿又能有所收入,讓她非常滿意。
在龍山縣世紀新幼兒園,也有令人感動的小農戶幫扶故事。80歲高齡的姚元花種植著兩畝蔬菜,大部分都用來供給幼兒園。姚元花的孫女目前在世紀新幼兒園就讀,幼兒園園長彭水英看她身體硬朗還堅持種菜,就將她選為幫扶對象。
“我在地里種的油菜、西紅柿、小白菜、胡蘿卜比較多,幼兒園需要別的菜的話,我也會種一些,種子和肥料都是由項目提供的,都不用花錢。”姚元花說。
據易遵剛介紹,按照“幼兒吃什么、農戶種什么”的思路,項目引導農戶堅持傳統有機種養方式,生產綠色營養農產品提供給學校,并向幫扶農戶提供一年500元的鼓勵性生產物資支持,簽訂供菜協議的農戶每戶每學期可以得到20多種蔬菜的種子,以及200—300斤的有機肥料。
據統計,2023年,共有95位小農戶參與了WFP湘西學齡前營養改善項目的校餐供應,累計銷售約4.8萬公斤農副產品,實現總收入超過40萬元,實現戶均年增收5200元。
趙兵表示,全球的兒童營養改善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小樹屋學校營養餐不僅僅是盤子里的食物,也是對未來一代的投資。湖南湘西項目作為WFP在華啟動的第一個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在科學供餐、營養宣教、小農幫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構建了多部門參與的九宮格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創新模式。據悉,后續WFP將通過南南合作知識分享平臺網站、組織技術交流和研討會等形式,分享給其九宮格他國家,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